av在线收看,亚洲成人婷婷,不卡av在线免费观看,青草青在线,91视频免费进入,午夜黄网,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 全文
  • 工作地區
  • 搜 索
  • 全文
  • 職位
  • 公司
  • 當前位置:湛江人才網 > 初入職場 > 正文
    揭迷十大常見招聘陷阱
    時間:2013-01-07 9:49:00     作者:湛江招聘     來源:湛江人才網
    分享到:


    求職人員在找工作時,一定要留心各類招聘陷阱,防止因為一時疏忽而上當受騙。這里就為大家提供一些防騙常識,希望能幫求職者少走彎路。


    陷阱一:街頭張貼"高薪"廣告  
    一些人在街邊發放小廣告,或在電線桿、電話亭等處粘貼招聘廣告,廣告打著直招、急招的名義,稱面試通過就直接上班,更標榜"薪酬可觀"、"待遇優厚".這些"公司"大都沒有營業執照,很多是不法分子抄來整理的"信息資源",再利用這些招聘信息引誘求職者上當。當應聘者將"押金"交上后,"招聘人員"就人間蒸發了。
    對策:大多正規企業會選擇在權威媒體上刊登廣告,而沒有一家正規企業會在路邊到處張貼廣告。求職者在應聘過程中應留意招聘地點是否固定,不要聽信街頭小廣告。找工作應到正規人才市場,選擇有工商營業執照的正規勞務中介單位。


    陷阱二:無執照"黑中介"詐騙  
    "黑中介"常常以介紹工作為由收取押金,卻無法提供令求職者滿意的職位信息。還有些"黑中介"要么租用高檔寫字樓以降低應聘者的警惕;要么索性就在廠區臨街租下一間檔口,宣稱有工廠開業急招員工,實施詐騙活動。有人一般隔兩三天就換個地點,有的時間長的隔幾個月或半年換一個地方,并換新的名稱繼續行騙。
    對策:求職者盡量不要到街頭攤位求職,而應通過正規的中介所應聘,這些機構要有營業執照,包括一些民辦介紹單位,都要有固定的場所,其工作人員應有工作證、職業介紹許可證;關于收費事項、服務承諾都須上墻公開。


    陷阱三:不法分子搭訕伺機詐騙  
    人才市場信息張貼欄和附近公交站周邊有許多不法分子,在求職者中尋找目標伺機搭訕,一旦求職者上鉤,他們就將求職者騙到指定地點進行詐騙。求職者在現場填寫個人資料時,不法分子趁機偷看或者用手機偷拍竊取信息,然后冒充求職者所應聘的單位打電話,以交各類押金為由,甚至在應聘過程中直接向應聘者索取證件,騙取求職者財物。
    對策:對于求職過程中無事獻殷勤的陌生人,應聘者不要予以理會。在求職時要保管好個人信息,接到用人單位的來電時應保持冷靜,對用人單位提出的要求仔細思考,切勿盲從。也不要將自己的身份證、暫住證等證件隨意交給招工者,以防被利用。


    陷阱四:巧立名目騙取錢財  
    騙子公司往往利用求職者求職心切的心理行騙,并設立各種名目,要求求職者把錢匯過來。一旦有人上鉤,騙子還會拋出報名費、面試費、置裝費、體檢費、培訓費、登記費、檔案保管費、預留職位費、保證金等各種名目騙取錢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騙子主動出擊,謊稱自己有門路,可以為應聘者打通關節找到理想工作,之后他們就以收取打點費為由行騙。
    對策:對于這些違法的收費項目,求職者要善于拒絕。在招工過程中要留心中介機構的職業資質,對于一些沒有工商注冊的中介機構拋出的"好工作",不要交費。在簽訂中介合同、勞動合同時也要注意看清條文,不要輕易交納各類費用。


    陷阱五:網絡求職泄漏個人信息  
    網絡求職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由于快捷、便利,又節省成本,在網絡上投簡歷、找工作成為越來越多求職者的選擇。可是,一些騙子正是借助網絡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進行詐騙。
    對策:求職者可通過搜索引擎查詢有關公司的信息,如果是傳銷機構或騙子公司,或許已有類似經歷或已識破騙局的網友會在網上披露。正規公司留下的電話號碼多為固定電話號碼,如是私人手機號碼,就應該提高警惕。網絡求職者確定單位后,最好前往實地考察,了解企業是否正規合法,再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求職者填寫個人簡歷時,一定要確保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出去,可只留本人聯系電話,最好不留家庭電話。上招聘求職網時,先要看看別的求職人員的核心聯系方式是否被任意公開,如果已被公開,那就要小心了。


    陷阱六:簽試用合同 夠鐘炒人  
    一些用工單位在試用期不與應聘者簽訂合同,同時試用期長、待遇低,待期滿后即以各種借口辭退員工。等應聘者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時,因為沒有簽合同,連相關證明都拿不出來。
    對策:即使在試用期也必須簽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應在試用期之前。求職者與企業簽合同時要看企業是否經過工商部門登記以及企業注冊的有效期限,否則所簽合同無效;還要看合同字句是否清楚完整,并是否有一些必備內容,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


    陷阱七:生死合同逃避事故賠償  
    一些企業會事先起草好勞動合同,合同中寫明有"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安全,出現安全事故廠方不負任何責任"等條款,外來務工人員一旦簽下了這類"生死合同",遇到安全事故很難獲得賠償。
    對策:這類"生死合同"一定不要簽,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要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各項條款,對不明白的約定要多咨詢細掂量,避免在發生糾紛時,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維護。


    陷阱八:偏僻處面試 搶劫綁架   
    有一些不法之徒以招聘員工為由將受害者騙到偏僻地點,隨后對其進行搶劫、綁架。
    對策:求職者到陌生的地方應聘時要提高警惕,接到面試通知后,首先要核實企業的資料;對方如果用移動電話聯系時,必須索取對方的固定電話,面試前盡量通過對方的固定電話預約面試時間,了解企業信息。正規單位一般會將地點設在單位所在地,對一些租用房間作為應聘地點的公司單位,求職者應提高警惕。另外,絕大多數招聘單位不會主動派車去接應聘者,應聘時最好不要單獨前往,不要與陌生人到偏僻地方,不要將手機等財物借給陌生人。


    陷阱九:應聘"主管"  慘變"業務員"   
    一些公司為騙取勞動力,粉飾招聘崗位,提供不實的招聘信息。原本應聘"客戶主管"卻變成"業務員",應聘"儲備干部"卻變成"勤雜工",名義上招聘"文秘",實際上是找"陪酒小姐".應聘崗位就這樣玩起了"變臉",求職者也因此淪為廉價勞動力。
    對策:在求職時應仔細詢問工作細節,弄清楚職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求寫明崗位和工種。一些技術性不強卻開出高薪的工作崗位,多半是騙人的或是讓人加入不法行業。女性求職者要特別警惕那些不限專業、工作經驗,卻對年齡、相貌提出要求,且對工作性質描述模糊的招聘信息。


    陷阱十:假招聘真宣傳  
    一些機構根本沒有招人計劃,而是打著招聘的幌子,只是為了吸引人來聽課,拓展培訓業務。某些公司常年招聘,但打出來的招聘信息從不更換或者很少更換,且從不透露到底要招多少人,招聘會上這些公司往往發給求職者很多宣傳單、介紹公司文化的資料等等。
    對策:這類公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宣傳或者積累人氣,他們實際上并不缺人,所以往往只招不聘。求職者一定要查清楚底細,了解用人單位是否真有用人意向,再去應聘,不要為那些常年招人、常年換人的單位浪費時間和精力。
    小編語錄:面對各種各樣的求職陷阱,求職者們可得擁有慧眼識珠,識破這些招聘公司的"詭計",才能夠避免少走彎路。

     
  • 服務熱線
  • 電話:0759-2296790
  • 傳真:0759-2296751
  • 投訴:0759-3326003
  • 微信公眾號
  • 地址: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民大道北39號湛江圖書館一樓  郵編:524000  郵箱:0759@0759job.com  中文網址:湛江人才網.com
    2005-2018 湛江人才網 版權所有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440803000028  信息產業部ICP備案:粵ICP備12028721號
    業務合作: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本站常年法律顧問:廣東粵正律師事務所 楊文華 律師